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三农发展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要求更高了。
解读:
报告中强调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为中国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也这将成为以后各类政策的出发点;重视美丽中国,提出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主要包括环保、园林景观等。可以想见不久的未来,人们对生态农庄、有机食品的重视程度会日益加深,这也是我们新农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报告中,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解读:
可以看出,未来仍然会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扶农助农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多,相关的措施及补贴也会不断加码,最终让农民也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解读:
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传统的农业体系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散、乱、差的经营模式已成为发展农业的障碍,农业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总是一成不变。
大家应该重视这一个农业发展的方向,一家一户为单位的模式虽然还是占大多数,但无论在技术能力、资金能力、发展能力及创新能力都不能与新颖的农业经营主体相比。未来国家将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扶持政策、措施将会偏向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这些经营主体。新农人将是未来农业中坚力量。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解读:
这段话透露出了未来农业人才的一个方向,这其中包含了两个信息:一个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问题,也就是在农村发展与农业相结合的工业及服务业,让一部分农民或者不太适合做农业的人们转移到这个上面来,为他们寻找出路,增加收入。休闲农业的模式依旧是农业转型的推崇渠道。
另一方面又提出要求,希望建立懂农业,也就是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爱农村,也就是能够深耕基层,接地气的人才;爱农民,也就是对农业有情怀,不止是谋个人利益,而是能带动农民一起致富的人才。可以总结出,未来农业的人才一定要懂技术、接地气、有情怀。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解读:
这一点无疑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业信息的重中之重,可以看出政府为农业现代化、设施化扫清障碍的决心。
在此之前,很多农场主都有所顾虑:按土地承包证的话,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而农业又是一个投入大、回报慢的行业,如果投入太大,回报的时间非常之短,还没开始盈利,就要面临土地被收回的风险,现在这个顾虑完全可以消除。而且预示着三点信息
①有地农民可获更多收入。
更长的承包期,对于流转土地的农民来说,之前只能流转出去10年,现在多加30年,就是多收30年的租金。
②经营主体从事相关项目,将获更多补贴。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土地资源总量还是十分有限的,于是如何可持续的有效利用土地,将成为未来土地红利的流向地。这对于经营主体来说,在选择项目和产业上,就有重大启示。
可以预测,未来针对土地还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及补贴措施,对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土地的项目,将会有更多补贴。因此,经营主体在从事农业项目经营时,不妨多关注土地方面的政策,以免错失红利。
③土地越来越值钱了。
这里的值钱有两个意思:
一是土地承包年限长了,通过土地可以做更多长远收益的项目,也就是说,土地的经营价值增长了。
二是国家现在开放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贷款后,土地的年限越长,对贷款越有利,无论是金额还是申请,都更多更容易了。
未来15年将是新农人大展拳脚的好机会,抓住了农业的商机,就打牢了立足未来的根基,休闲农业在其中正将迎来高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