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8771990845

12万亿化债新政,减轻地方政府化债压力!

分享到:
点击次数:100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2日13:17:17 打印此页 关闭

2024年11月8日,全国人大批准6万亿元债务限额用于化债;

同时,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宣布未来5年将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化债4万亿元,合计为地方提供10万亿化债资源;

同时,表示2029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换句话说,相当于一口气解决掉了地方12万亿的债务问题。

12万亿!

听起来是一个超级庞大的数字,这么多钱无论拿来做什么都肯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这个钱的用途已经明明白白写清楚了,是拿来化债的,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那这笔钱谁来出?

首先,注意名称,这个叫化债,不叫还债,新华社公告上写的清清楚楚是“化债资源”,还特地标粗了。

因此并不是中央给地方提供了10万亿或12万亿现金让他们去还债,而是中央提供10万亿的“化债资源”给地方政府。

怎么去理解这个“化债资源”,这东西和钱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很大!!!

还债的意思就是把钱还了,债务从此消灭。

而化债的意思就是化解债务,债务并不会因此消灭。

在不消灭债务的前提下如何去化解债务?

听起来很玄乎,实际并不难,而且手段甚至非常多。比如:短债换长债、高息债换低息债....

这次12万亿跟2008年4万亿不一样的,会议明确指出: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什么意思呢?通过一个故事就能讲清楚:

虚构故事:活着,我们都是富贵!

刘富贵欠了一屁股债,无力偿还了!

为什么刘富贵会负债累累呢?而且大部分是隐性债务!

因为,刘富贵想让妻女过的好一些,也为了投资,借了一笔钱,在楼市最热的时候,以利率5.8%借了200万买了一套房子。

当然,此时经济好,夫妻二人每个月还房贷还是比较轻松的。

然而,没过几年,大环境开始变差,夫妻二人工资收入减少,还房贷的压力变的非常大,想卖掉房子变现,然而房价也不断下跌,无法出手。

没有办法,为了每个月能够按时还房贷,夫妻二人只能把孩子的课外班、兴趣班给停了,旅游、下馆子一律停止,物业费,水电费能欠就先欠着。

但是,日子还是过的紧巴巴的,没办法,只能把之前买的一些长期的投资、保险全部赎回,牺牲一部分投资收益,日子过的还是一天不如一天。

终于有一天,刘富贵的父亲看不下去了,决定帮一帮刘富贵,但是父亲也没钱,不过他的资质比较好,可以找银行借低息贷款,并且可以把还债的时间延长了。

但是,为了给乱花钱的逆子长长教训,或个人能力问题。刘富贵的父亲只是限额帮助,而不是无止境。

于是,刘富贵父亲找银行以3%的利率,先息后本的方式借了100万,然后转头把这钱借给了刘富贵。

刘富贵拿着这笔钱,还了一半的房贷,每个月还款压力大大减少,每个月又有了余钱,生活回到了正轨。

复盘这个故事,刘富贵的债务消失了么?

其实没有,只不过转移到了父亲那里,而且由高息变成了低息或短债换长债,每月还款变成了每月付息。

但是,刘富贵的压力大大减少,每个月又有了结余,又可以投资孩子的教育、妻子的美貌、自己的事业了。

而且,因为父子的关系,父亲大概率会自己去给银行还钱,可能借给孩子的这100万,自己先去想法办给还掉了。

所以,化债简单的逻辑就是,随着土地财政的终结、地方收入大幅减少,债务增长,还款压力增大,没有能力继续进行经济建设。

中央财政发债融资,将资金借给地方,让地方把债务人置换成自己的亲爹(中央),降低自己的还款压力,从而把精力放在三保、经济建设上,推动经济的复苏。

我们中国这波化债,只是新债换旧债,对经济有啥好处,怎么能算刺激经济呢?

单纯化债当然不算,但化债之后,继续举债的空间就出来了。

什么叫刺激经济?

有人说发钱就是刺激经济。

大错特错,发钱根本刺激不了经济。

因为政府的钱是从民众手里收来的,再发还给民众就能刺激经济了?

同理,政府修桥修路,也不算刺激经济。

因为钱还是从民众手里收来的,这么做和直接发钱相比只是额外多创造了一些GDP和就业岗位,总体收益会好一点,但依然算不上刺激经济。

虚空变钱,把原本不存在的钱变出来然后花掉,这个才叫刺激经济。

简单的说就举债,西方所谓的金融魔法说穿了就是举债,整个现代金融都是建立在举债上面的。

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轮流举债,以此来实现虚空变钱,以时间换空间,让经济穿越兴衰。

而中国政府部门举的债,大多数都拿去修桥修路修地铁修医院学校了,形成了大量的资产,我们还有大量的国企。中国政府手里的资产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而西方根本就不考虑国家资产,因为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国家的资产应该是零,所有的资产都应该是私人的。

可以默认他们国家资产为零的,只考虑GDP,因为有GDP就有财政收入,有财政收入就能还利息,只要还能还利息那债务就没事。

但我们中国的国家资产可不是零,你咋算都不可能是零的,这么多资产怎么也值点钱吧,现只是支出大于收入而尔。

就算是中国的财政收入那也不是完全和GDP挂钩的,我们自己的国家资产如国企也是有利润上缴财政的。

所以,按西方统计口径算出的国家债务率,我们和G7国家虽然看起来一样,但其实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因此,在化债后,我们就会有空间去继续举债,且相当安全。绝对安全不敢说,但至少比欧美安全。

这种三大部门轮流举债来虚空变钱的手法,正常人都能一眼看出来是不可持续的,这么玩下去,债务早晚有一天会大爆破。

说的没错,自从这个理论提出来的第一天就有人指责这是在饮鸩止渴,早晚自爆。

但用这一套理论的欧美把对手全部熬死了,自己不仅没死经济还更辉煌了,以至于得意洋洋的把这种事写入教科书,称之为金融魔法,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

所以,我们不需要撑到宇宙重启,只需要比欧美多撑一年就可以了,赢家通吃,胜利者不会有任何债务问题。

在10万亿化债方案出台后,中国的举债空间就被完全打开了,以后就有能力出台各种经济刺激政策了。

但欧美却没有了这样的政策空间,他们的降息仅仅只能延缓自己被爆破的时间,并不能额外提供多少举债空间出来。

足足10万亿的巨额化债,直接解除了社会对地方债危机的担忧,还明确说打开了举债空间,这算刺激经济的王炸吗?

当然不算。你什么见过我们中国起手就扔王炸的?

而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广积粮,同时缓称王。

蓝佛安表示,从举债用途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资本性支出,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规模庞大的地方隐性债务自2008年开始爆发式增长。财达证券副总经理胡恒松等人的研究指出,从2015年开始的几轮债务置换均未实现存量债务的减少,都是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再融资,借新还旧,改变存续债务结构,长期债务风险仍然存在。
10月中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朱民演讲中亦提醒,全球多国财政持续扩张,这是金融业最大的潜在风险。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政府债务急剧扩张。一方面是对疫情的恐惧,另一方面则是民粹主义,美国、欧洲、日本为了讨好民众,实行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因为居民的需求、社会服务开支增加了,同时利率高企,财政的债务成本上升。
对于债务置换,部分观点担心,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利息负担减轻、“轻装上阵”后,可能不能注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是继续举债扩张,推升政府部门债务杠杆率。
11月8日新闻发布会上,蓝佛安强调,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持续加强预算管理,督促地方依法合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对未纳入预算安排的政府支出事项和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坚决堵住地方违法违规举债的途径。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违规举债问责制。
罗志恒表示,债务是中性的,既不是魔鬼,也不是灵丹妙药,取决于投向结构和效率,要大力优化债务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才是关键。化债的目标不是压降债务规模,而是化解风险。通过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延长债务期限等方式能够降低风险。要坚持在发展中化债,而非化债中发展,避免刚性化债引发的可能收缩效应,以时间换空间。长期来看,要从财政体制改革、债务预算管理和城投转型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地方隐性债务问题,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此前表示,本轮财政刺激不是一次简单的逆周期调控,也会涉及长期改革、产业政策、结构调整相关事宜,是兼顾短期问题和中长期发展的一次协同。不仅需要看到短期刺激规模有多大,还需要看到当前宏观政策调整的决心和背后意图。

网站发文最后入图01.jpg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条:什么是节能审查,节能验收内容及流程 下一条:重磅!国管局 发改委关于规范中央国家机关节能降碳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